二甲双胍再登Nature杂志,联合血红素有望治疗“最毒”乳腺癌
2019年03月29日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病理类型的10.0%~20.8%,其病理学特点为组织学分级比较高、发病年龄比较早、肿瘤体积比较大、发生内脏转移和骨转移的几率比较大。术后1-3年是复发高峰,相比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其死亡率更高,且中位生存期更短,因此有"最毒"乳腺癌之称。
由于缺少ER、PR和Her-2的表达,大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只能接受标准化疗。虽然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比较敏感,但通过全身的常规辅助化疗,通常只有约20%的患者有很好的化疗效果。因此临床上亟需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案。
近日发表在权威期刊Nature杂志上的一项小鼠研究表明,使用两种古老的药物二甲双胍和血红素,有望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神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发现于1922年,1957年开始临床应用,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2型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能降低肝脏中葡萄糖的产生,并增加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2016年二甲双胍成为美国第四大处方药物,当年的处方单超过8100万张。除了能治疗2型糖尿病外,人们还发现二甲双胍在抗衰老、保护心脑血管、降血脂、控制体重、免疫调节等方面有潜在效用,因此被称为"神药"。还有多项研究表明,它还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望在抗癌领域开辟新天地。
另一种药物,血红素,于1853年首次被研究者从血液中结晶出来,现在被用于治疗血红素合成缺陷,这些缺陷会诱发卟啉症(紫质症),很多患者通过注射分离自加工红细胞中的泛血红素来治疗疾病。在该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血红素的首个抗癌靶点--BACH1。
抗癌机制
这种名为BACH1的转录因子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度表达,而且其也是癌症转移所需要的关键蛋白;高水平的BACH1会引发患者预后不良,但庆幸的是,BACH1并不是必要的。BACH1能靶向作用线粒体代谢,通过结合特殊的DNA序列控制DNA的转录率,从而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转录(细胞能量的关键来源),当BACH1水平较高时,这种细胞能量来源就会被关闭。
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将人类的三阴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小鼠身上,然后用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进行联合治疗。检测发现,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或者单独抑制BACH1蛋白都没有明显的抗癌效果。但是,当用血红素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肿瘤小鼠时,奇迹出现了,肿瘤的生长被明显抑制!
此外,研究还发现,当癌细胞本身的BACH1表达水平很低时,二甲双胍单独就能起到抗癌的效果。
二药联合,抗癌效果显著
这项研究首次表明,BACH1是线粒体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也是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响应二甲双胍治疗的决定因素之一。
另外,研究者指出,这些发现可能会扩展到乳腺癌之外。因为,BACH1不仅只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在包括肺癌、肾癌、子宫癌、前列腺癌和急性髓系白血病在内的许多癌症中都有表达。
这也意味着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联用,可能不止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再加上二者低廉的价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两个药物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
参考来源:
1. Effective breast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targeting BACH1 and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2. Sun J, Hoshino H, Takaku K, et al.Hemoprotein Bach1 regulates enhancer availability of heme oxygenase‐1 gene[J]。The EMBO Journal, 2002, 21(19): 5216-5224。
3.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3-drugs-cancer-lacks-precision-therapy.html
声明:本文转载自CPhI制药在线,仅供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小编妥善处理。
西安泰科迈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药品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陕西省批准的博士后创新基地。
近年来公司与清华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陕药集团等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近几年公司申请了发明专利 145 项,PCT专利5项,已授权 专利29 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30多篇,SCI文章11篇,参与编纂专著多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达70%以上,每年技术成果以30%的速度递增。先后为华东医药、盘龙制药集团等60余家企业先后研发和申报成功各类药品批件 160 多个。带动制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为制药企业新增工业增加值30多亿元,使制药企业每年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公司组建了国家级专家超过20人的技术委员会,研发人员中硕博以上人员占比30%以上。
目前公司以抗肿瘤的靶向化学新药作为战略研究任务;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老年慢性病的仿制药开发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作为主营业务。从口服固体制剂到注射剂,在缓控释技术、靶向技术、纳米技术、PEG修饰等领域有独特优势。服务的范围从西北、东北、西南扩大到了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
更多详细信息,欢迎您的致电咨询,咨询电话:18710337116,13379268958。